加工资和农业政策

加工资和农业政策,与看上去不同,二者应该说有很强的关联,也都应当借鉴先进西方国家的经验。

加工资是一件好事情。工资标准如果能象美国一样,一个人的收入,即便是清洁工,也可以不低的生活水平轻松养活一大家人,会有很多好处——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。例如,在自愿的情况下,妇女就可以不必参加职场竞争,不仅有助于提高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,提高下一代的素质,理论上讲,还可以立竿见影地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降低50%。

前几年金融危机初起的时候,俄勒冈州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被拿来作为倡导美国人节俭的例子。这一五口之家完全依靠男主人不到三万美金的年薪,几十年里不仅日常生活无忧,还积攒出了子女的大学学费!而两三万美金的收入水平,在美国是很低很低的,基本是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上下。

顺便要说的是,这个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本身,也适合学习美国的做法,区分行业和岗位、或者再考虑学历等因素,区别制定。

加工资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?这就涉及到加工资的策略问题:先给谁加、给谁多加。策略不对,不仅可能导致通货膨胀,还会造成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。。。 那么最应该加工资的是哪一个群体呢?也许出乎意料,但绝无疑问,是农民!农业、农村、农民!——也可以说,(加工资)要配合相应的农业政策。

农业政策在所有政策里应该有最高的地位。稍微夸张一点说,发达资本主义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它的农业政策——换句话说,就在于其经年累月、不遗余力地对农业进行大规模、全方位的高额重度补贴;不仅对生产者补贴,也通过(初级)食品绝对免税对消费者补贴。

这种做法看起来违背资本主义原理,实则不然。因为在工业社会里,与其他产品相比,食品、农产品有着最独特的特性。简单地说,第一,食品、进而农产品是刚需中的刚需,对其需求是不可能无限降低的;第二,在工业化条件下,其他商品的价格是可以也是事实上不断下降的,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,升上去可以下得来,但(较长期考察)食品、农产品则不能。 ——可以说,一切货币单位,在一定程度上,归根结底都是粮食本位。粮价上涨,往往导致全产业链成本上升,进而引发物价全面上涨。

工业品的生产成本是可以一降再降、不断下降的。这种下降来自于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工艺的应用,管理水平的提高,生产规模化的扩大等多方面的因素。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电子产品。当然,这是在有充分竞争的前提下。否则,垄断企业既无生存压力,又只需简单地通过限产、制造短缺假象就可以提价,无须过多考虑成本和质量。顺便要说的是,美国其实有很严厉的反垄断法规,同一行当的老板们顾忌一种叫做conspiracy的罪名,甚至不敢私下同室相商。这在历史上是多有先例的:罗斯福时代一干航空巨头就曾因此被送进大牢。

当然,这种成本压力不仅来自于竞争,也在于对工业品来说,当价格上涨而购买力受限的情况下,其需求可以大幅下降、直至为零,这样的特性。而对于农业产品,不仅需求的下降是有限度的,受制于土地资源等因素,其产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也是有限度的。

所以,不难看出,如果解决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问题,在市场化条件下,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总体上就可以保持稳定。也就是说,可以放手发展,无须担心通货膨胀,加工资更不必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。

如何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?在非计划体制下,这必然涉及到保证农产品的充分供应。既要绝对保证其充分供应,又必须压低其价格、并保持其在低价格上的稳定,还要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,在目前条件下,顺理成章,也就只有大规模补贴一途。从实际实行来看,农业补贴对保证农产品产量的效果是极为巨大的。当然,这种农业工资必须是计件制,即按产量补贴,以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。而且必须旱涝保收,生产多少即补贴多少,无论销量、销路;理想的情况下,通过补贴,不仅保证其收回成本,还要保证农民有钱可赚。

这样一个农业政策短期来看会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,但长远意义上一定是好处巨大的。

由于食品支出在不同收入水平中的占比差异,对食品补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补贴低收入阶层的办法,是一种经济简便的“取富济贫”,加上补贴的资金来自于税收,而税收按比例征用,其使用本身就是“取富济贫”。“取富济贫”有利于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扩张,也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稳定,甚至总体上减少维稳支出。

同时,这种补贴可以有效地扩大民众的非食品支出,而农民作为农业补贴的对象又可以直接提高收入,两者相加带来工业品需求的扩大。而这种工业品需求的扩大正是企业提高效率、提升质量、降低成本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,能够兼顾促进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。

另外,农业补贴带来农业生产利润率上升,有利于吸引资本进入农业领域,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现代化,最终彻底解放农业劳动力。

更“妙”的是,在一定范围内,在考虑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限制亦即社会总体产能的限制,并评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下,这样一种支出可以直接开动印钞机来实现,而无需担心引发通胀风险。——工业品总会降价的嘛。

实际上,我们可以看到,日本在农业政策方面学习西方是学得比较好的。

不过,这种论量补贴在操作上是有一定挑战性的。如何准确统计农作物的实际产量,可能会有相当的难度。这方面如果能够借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卫星技术、遥感技术的发展,也许会收事半功倍之效。同时,这样一种政策应该考虑饮食习惯,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补贴的种类,例如蔬菜类。


---

::2011-04-21 mitbbs.com qd2::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